关灯
护眼

    何贵妃见太后没什么兴致,说道:“太后今日可头疼?若是不舒服可让医女瞧一瞧。”

    太后还没说话,一个粉衣妃嫔捂嘴说道:“贵妃娘娘好心,倒是不知这医女来历,怎地直接给太后看病?若是惊扰了太后凤体,可怎是好?”

    几个妃嫔议论纷纷:“说的极是,这医女看着小家子气,倒不像是巫医世家的人。臣妾怎地没听说过郢都来了哪家的神医?”“若是贵妃娘娘被蒙蔽双眼,寻了江湖术士,可是闹了笑话。”

    何贵妃倒是不慌不忙:“几位姐姐见多识广,久居深宫还注意着郢都的是非,连世家出了人才都极为关注,真是为陛下和太后分忧的典范。不像妹妹我,做不得什么大事,也没什么了解世家的渠道,只能一心向佛祖为太后祈福,尽绵薄之力,希望能遇到神医为太后分忧,这次寻得神医,兴许是臣妾感动了佛祖菩萨。”

    她起身向太后福身,“太后放心,宋医女是今年参加医考的学子,虽不属于巫医之家,却有一身好本领。臣妾顽疾,宋医女几针下去便治好了。”

    “针?”太后终于正眼瞧了宋嘉善,“哀家听说医考之中有人胡言乱语用针治病的人就是你?”

    宋嘉善上前一步行礼:“回禀太后娘娘,民女善用针灸,在医考中也用之答题,不过不知可还有其他人如此。”

    太后拨着佛珠,神情淡淡:“医考中都是巫医世家的人,独一份如此,那就是你了。”太后出身冯家,表面上还是维持巫医世家的风范。

    宋嘉善不卑不亢:“谢太后夸赞。”

    太后奇道:“哦?哀家如何是夸赞你?”

    “太后称民女医术独一无二岂不是称赞?”宋嘉善道,“不过民女并不以为傲,只希望民女的医术更多人知晓,更多人学习掌握,如此就能够治更多的人。”

    “大言不惭。”绿衣妃嫔不屑道,“你这旁门左道可比得上巫医世家的百年沉淀?”

    太后看了绿衣妃嫔一眼,那妃嫔马屁拍到马蹄上,立即惶恐道:“嫔妾失言。”

    自家人只自家事,巫医如何起家身为巫医世家出来的太后一清二楚,年纪大了,久居高位,没有什么信与不信。她道:“你年纪不大语气到不小,你几岁了?是从何人?可治过什么病?”

    宋嘉善回道:“民女十五岁,跟着山野师父学医十余年,治过不少病。就以医考为例吧,这次实操对象是名李大的腿疾患者,考下之后司医局并未治好他的病,前几日他求救于民女,民女把他治好了。”

    何贵妃补充道:“太后,宋医女此话不假,臣妾父亲说那名李大的屠户如今已经痊愈了,不然臣妾也不敢带着人来惊扰太后。”

    太后点头,接着问宋嘉善:“你如何治病?哀家确实久患头疾不愈,若你能治好,这可是大功一件。”

    宋嘉善上前道:“民女不敢居功,只想为太后分忧。”

    她拿出脉枕:“请太后玉手置于此。”

    宋嘉善给太后把脉,她心中有点忐忑,引起头疼的因素有很多,大脑是极其复杂的结构,若是超于这里医疗水平的病情,她也束手无措。

    还好!她感受着脉象,又细细问了太后病情,心中有了把握。收起脉枕,她说道:“回禀太后,这头疾,民女可治。”

    “当真?”宋嘉善的话引起殿中波澜,何贵妃眼中划过喜色,其他妃嫔却是不满何贵妃出风头,眼中的嫉妒几乎要溢出来。

    宋嘉善胸有成竹:“若有虚言任凭太后处置,太后头疼是风湿头疼,治疗方案有二,其一缓慢调养,民女给太后开药,辅之以按摩,治疗十个月左右方可痊愈;其二是用以针灸,辅之以按摩、药物,不到三个月便可痊愈。”

    太后沉得住气:“你说的针灸的针是什么东西?让哀家瞧瞧。”

    宋嘉善拿出毫针布卷,给太后展示。

    “大胆!竟敢携利器入殿。”一个粉衣妃嫔看着毫针泛着的银光说道。

    我真的栓q,宋嘉善简直无语,她只是想治个病,她能有什么坏心眼,为什么她总被针对呢?

    她解释道:“太后放心,针灸过程中很安全,最多只有轻微疼痛。民女以身家性命和医者人格作保,太后也可让太医来审视民女治病过程。”

    何贵妃补充道:“太后,臣妾已经试过了,针灸不疼的。”被扎时还有点爽。

    太后端详着毫针,还没说话,殿外传来唱和:“皇后娘娘到!”

    宋嘉善眉梢一动,不是吧不是吧,林楚楚这么玩不起?一言不合就要回去搬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