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仅讲它的风景,还有它宜人的气候、美食,侬侬的吴越软语,,所以,古人诚不我欺,杭州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城市,元道就在这里洗刷心灵的伤口。

    杨元道在杭州生活三年了,外公外婆的照顾,适宜的环境,让元道忘记了忧伤,此时他已经长得很高,不看年龄,谁也不知道这个帅小伙才十二岁。

    小学七**年级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刻,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基本在这个时间段养成,吴文华这个外公担负起父亲的责任,提前申请退二线,不再担任任何职务,甚至不顾不问,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陪读圣贤书。”

    元道也不再做班干部了,专心致志的学习,在八年级的时候的就参加了中等学校入学考试,虽然不是第一名,但这个成绩也可以让他以较小的学号进入中学。

    吴文华在陪伴外孙同时,也要陪患有心脏病的岳教授,老两口看到元道这么有出息,也心满意足了。

    同年,吴文俊离开现任职务,任政事院副院长,这是高升,也是对吴文华提前让出现任职务的变相补偿。

    家人在元道是否继续跟班就读九年级的问题上纠结了一阵子,最终杨元道说服了大家,以十四岁的年龄成为江浙大学附中最小的高中生。

    暑假,杨元道回小岛探亲。

    无论是小伙伴还是大伙伴,只要是听到杨威回来的消息,大人小孩都带着关心与厚爱来到老村长家里,看到昔日的小毛孩子长得又高又大,一个个喜出望外,老村长的家再次打破了宁静,成为小岛的中心。

    一周时间说他长,元道感到很短,还没有说够,还没有看够,就到了告别的时间。

    在码头,再次回着小岛,感受它身上发生的变化,杨威由衷的为之喜悦,喜悦之后,他又恢复了杨元道的身份,回到杭州。

    十月,开学不久,老村长病逝,左老师打电话通知,接到消息的杨元道哭红了眼睛。

    千里奔丧的路上路人纷纷侧目,但是沉静在悲伤中的元道对此毫不在意。

    等元道到达的时候,老村长已经发丧完毕,元道未能看到最后一眼,在与一代科学巨匠张华相见之后,元道坚持行孙子礼,在老村长的坟墓前守灵七日,乃返。

    腊月,全国上下筹备两会,得益于数项科学成果的转化,今年的经济形势喜人。

    江北省这些年来得益于小型企业蓬勃发展,无论是经济增长速度还是经济总量,在全国连续多年夺魁。

    数字出官,本届人大常委会推荐苏北省原主席马明任政事院副院长,获人大全体会议批准。

    吴家,吴文镜再授少将军衔,转西北某省任军区司令员,兼省委常委。

    这一年,诸事顺利,吴家上下收获多多。

    过年的时候,吴文华与两个兄弟开怀畅饮。

    年后三月,百草吐蕊,新芽傲立枝头,岳梨花心血来潮,约了一家到处走走,到不远的无锡香雪海看梅花,看过了梅花到鼋头渚赏樱花和桃花,然后去了杭城媲美的苏城。

    在苏城,园林众多,景色各异,岳梨花来到了海棠面前合影,自古就有一树梨花压海棠之说,这张合影带来园里很长时间海棠生长不旺。

    最后,大家来到了梨园,梨园有一班功底深厚的艺人,他们在平时的表演中经常和岳梨花同台献艺,闻知岳梨花这位著名的歌唱家到来全部围了上来,几位年轻的艺人还当场清唱了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段子。

    当然,梨园最美的就是梨花,岳梨花手攀枝头,笑意浮上面孔,坚持自己就是满园中最美的梨花。

    一家子开开心心,当晚老艺术家邀请岳梨花全家共进晚餐,元道尝到了著名的松鼠桂鱼。

    回杭城之前,岳梨花和大家来到了寒山寺,在礼佛时,老和尚突然冒出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吴文华问老和尚这诗是什么意思,老和尚以“不可泄露天机”为由,拒绝作过多的解释。

    当晚,岳梨花突发心脏病,在送往医院途中与世长辞。

    这时候,吴文华才明白老和尚当时已经看出岳梨花身体不佳,诗句讲的“夜半钟声到客船”,传来的不是“钟声”而是“终声”,如果当时去医院或者有一线生机,悔之不及。

    岳梨花在异地离世,虽然是大歌唱家,但是也要遵循“尸体不能移动务必就地火化”的规定。

    带着骨灰盒,吴文华一行悄然离开苏城。

    回到杭城,吴家想低调发丧,老岳父不允许,他坚持要给女儿风光大葬,吴文华已经退休,不再保留干部身份,就是班的热闹一点也不会引起非议。

    出殡那天,吴文华没有想到前来送行的人有那么多,因为岳梨花晚年从事音乐教学,门生故旧遍天下,一个传一个,只要是和岳梨花有点香火之情的都来了,老岳父哭的晕过去三次。

    祸不单行,一周之后,西南发生泥石流,政事院副院长吴文俊赶赴灾区指导抢险救灾,半路飞机失事,机上全体人员无一幸免。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秘密赶往现场,也只看到一具具焦炭。

    七天之后,国家电视台著名播音员以沉痛的音调宣布:“党和国家领导人,伟大的党员,人民的好儿子吴文俊以身殉职,享年四十九岁,他是建国以来非战争牺牲的最高级别领导……”。

    刚刚从丧妻之痛中恢复的吴文华还在奇怪最近怎么没有二弟的声音,没有想到他已经作古。

    接到消息,吴文华当场昏过去。

    国家办理完吴文俊的后事,装备慰问吴文华,得知吴文华在医院,立即指示把他送完101医院,做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发现吴文华身患癌症,癌细胞已经开始扩散。

    东洋人治疗癌症有独特经验,如果把老吴送往东洋,也许老吴的病情能够缓解,但是他始终记得自己女儿是怎么死的,坚决不肯踏出国门一步,他说:“临死也不求助东洋人”。

    临终时,他一再告诉元道:“勿忘国耻,勿忘家恨,永远不向东洋人低头。”元道坚强的点了点头。

    一代巨富,华人的商界领袖吴文华从被检查出癌症到离去,只有三个月,在他离去之后,吴氏三兄弟,仅剩吴文镜一人。

    家中这么多不顺的事给了吴文镜巨大的压力,于是来到灵隐禅寺,据说这里有位老和尚当初给太祖解过签,非常灵验。

    老和尚算过吴文镜,说他是长寿之命,而且会有一场大富贵。

    算过自己,吴文镜指着院子里的杨远道,恳求老和尚给元道算一卦。

    老和尚指着面前的牌子给吴文镜看,上面写着:“一日不过三”,吴文镜想到家里人丁零落,说自己可以坚持到十二点之后。

    老和尚年逾花甲,无欲无求,每天在庙里飨食香火,看穿了人生百态,见识了世间万象,也没有说什么破例不破例之类的话,也许这就是缘分,示意元道来到面前。

    杨远道此前多次见识到外婆给自己用“杨威”两字算命,算命先生无言,最后总是说自己潜龙在渊之命,龙兴之日,六族当无一人幸存,还说相传太祖黄袍加身之前,家族几乎没有一个人幸存于世,元道对此嗤之以鼻。

    吴文镜报上“杨威”的名字,老和尚不答。

    良久,吴文镜估计老和尚算出什么,就告诉老和尚杨威已经改名“元道”。

    老和尚思索片刻,方才开了尊口:“此子改名,顺应天道,杨者,左为木,五行独占其一,先天得势;右者通炀,此子当一世无病无恙,健健康康,然有失必有得,木非凡木,加口为呆,围口为困,说明他幼时曾经受困于某个四面不靠岸的地方。”

    老和尚亲热的把元道拉到怀里,自己摸了一下他的额头:“我看这个小把戏,骨骼清奇,天庭饱满,双眼明亮,瞳孔放光,哎呀,不得了!你说他姓杨,杨就是木,这就是相书上说的带目为相,我这个人好也说,丑也说,就看你将来如何把握,孤树不长,独木不生,改名元道,顺应天声,从此一元伊始,万象更新,借道之力,化险为夷,从此腾云驾雾,翱翔九天。”

    啰啰嗦嗦讲了一大通,吴文镜也没有记住多少,反正他是求个平安,求个心理安慰,只要这个和尚说的好,只要外孙的命运好,就行了,吴家不差这点香火钱,当场表示只要老和尚说对了,他愿意给庙里大小数千尊菩萨重塑金身。

    老和尚陪同吴文镜捐了香火钱,目视背影离去,对主持说自己即将云游天下,不再过问庙宇之事。

    主持请求师叔再驻留寺庙,老和尚说:“此子不是池中物,一遇风雨就化龙,我已经帮你找到光耀庙宇的金主,以后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说完,飘然而去。

    元道不断长大,心智越来越成熟,做事也显得老练,吴文镜对元道更加疼爱。

    元道高中毕业那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吴文镜怕希望杨元道出事,坚决不允许他填报军事院校,但是杨元道悄悄报考了飞行学院。

    前几关元道都顺利的通过了,到了倒数第三关面试环节,面试的上校看到面前站出的这个孩子老是弯着腿,命令他贴墙,站直,元道的身高露出庐山真面目“一米八二”。

    元道今年十五岁,四年航校生活,毕业后就是十九岁,谁也不知道他的身体能长到多高。

    国家的飞机没有这么大的座舱,全世界最好的飞机也没有这么大的座舱,因为身高的缘故,与飞行员失之交臂。

    上校建议元道做地勤,元道不知道什么事地勤,旁边一个军官解释之后,他说自己对保养飞机没有兴趣。

    后来部队建议他是否考虑参加部队的篮球队或者排球队,这么好身体素质的苗子哪怕参加田径队也行,运动队一次次打电话一次次被元道拒绝,但是他们不厌其烦,搞得元道听到电话铃响就起鸡皮疙瘩。

    吴文镜自从请老和尚给元道算过知道元道一生大富大贵平平安安之后,就对元道由“圈养”彻底改为“放养”,元道也得以告别“被囚禁”的生活回归自然。

    这天运动队又打来电话,正好是吴文镜在家,他让元道把电话交给他接。

    吴文镜在电话里把对方狠狠熊了一顿,最后说:“我们家孩子既然不愿意,你们就不要再打电话了,这是变相的骚扰。”。

    对方还不服,摆出一副“我为国家招英才我怕谁”的样子,说吴文镜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不知道什么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吴文镜说成一个“自私自利,只会护罩孩子的老母鸡。”

    吴文镜来了兴趣,问对方是谁,对方告诉他:“我听你这个说话的口气不小,估计大小也是个人物,但是你搞清楚了,现在我求你,等到你求我的时候,跪在那里都没有用,至于我们运动队,你不要小瞧。我们是部队,属于保密单位,你这个老百姓更没有权利询问我是谁。”

    吴文镜本来就反对元道报考部队院校,听说对方多次纠缠,特别是自己这个将军在元道面前被下级军官熊,在电话里对对方吼道:“我叫吴文镜,喊你们领导接电话。”

    对方也不是吃素的,直接说:“吴文镜算什么,不要拿领导来吓我,我鸟都不鸟你。”

    吴文镜听着电话里“嘟嘟”的忙音 ,才明白自己被挂断电话了,通知总机,查明来电单位。

    元道失去了翱翔蓝天的机会,对充当地面炮灰没有兴趣,毅然在志愿栏清一色填报了警察学校。

    高考成绩出来的当天,学校的老师也打来电话祝贺元道取优异成绩,元道这才知道自己超过去年一本分数线二十分,要是算上自己国家一级运动员、多个全国竞赛冠军获得者以及烈士子女的身份,任何院校都可以挑选。

    当晚,吴文镜打电话里也告诉杨元道成绩,说自己已经知道情况已经放心了,自己那边要带部队参加军事演习,关照他一个人在家该吃的吃该玩的玩,注意安全。

    元道保证自己在家一定照顾好自己,吴文镜就带兵去演习场了。

    学生进入警察学校经过数年的培养就直接作为警察参加工作。具有干部身份,所以和普通院校相比多了一套政审手续,当警督给元道政审的时候,发现杨元道的家庭成员栏全部是空白,这让政审官有一种手足顿挫的感觉。

    警察厅负责新生政治审查的是一个警监级干部,某个领导给他面授机宜,说一个孩子是自己的关系户,这个家长也是个会来事的人,在大酒店宴请了他。

    知道家长上面有人,他做了个顺水人情,拍着胸脯承诺该家长一定把他的孩子招录到院校,事情谈好了,也没敢要对方的而好处,就多喝了两杯。

    接到汇报,他洗了把脸,喝了一口浓茶,酒醒了一大半,从下面警督的手里拿过档案一看,也无从下手。

    他问道:“知道不好办,为什么给领导出难题?”

    警督说道:“您平时不是教导我们多请示多汇报吗?这件事情,

    我哪敢随便做主?”

    “你先出去等一下,我考虑考虑。”

    警督退出去之后,警监掏出“护身符”。这是一本记载有本省政坛大佬姓名的花名册,这是当初提拔他的老领导教给他的,虽然招生是一件有油水的活,但是关系到千家万户,更是关系到每一个领导,政审对象在自己面前只是一个名字,谁知道这个名字下面的人是谁家的太子还是公主?

    如是没有办好差事,让领导关系户落选,一年或者一辈子的努力全完了。

    虽然外人看自己混的风生水起,其实自己每年招生都是如履薄冰,这些多年来的每一次升迁都与之密切相关,每年都给于及时更新,这才保证自己在招生不错过每一个值得巴结的领导,也不放过每一个发财的机会。

    警监再次洗了个冷水脸,确保自己绝对清醒,一笔一划的在意见栏写下“不合格”三个字,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

    警督取走档案,看到自己汇报的“不如实填报”后面有领导签署的“不合格”,为自己这次成功的和领导站成一队雀跃,把档案归档后没有再做必要的补充调查。

    8月下旬,新生逐渐入学,杨元道把一个又一个同学送往大学,临分别时,同学都对元道的去向表示极大的关注,也要求元道到了学校之后一定要给自己写信,元道信誓旦旦的保证不抛弃不放弃。

    以前有同学陪伴,元道小日子过得很滋润,现在所有的同学都开学了,失去了玩伴的元道除了健身无所事事。

    9月1日一天天临近,元道处境变得进退维谷,他在学校成绩名列前茅,他参加高考成绩名列全省三甲,大家都喊他“大学生”,每个人看他都是看天之骄子,天之骄子的而名声已经说出去了,自己也吹过牛说国内的重点大学重点专业任凭自己选择,但是现在自己一天没有拿到通知书,这个所谓的天之骄子就一天飞不起来。

    为了防止自己晨跑错过邮差,他每天天不亮就出门,白天更是一步也不敢出门,更多的时候他的目光都在弄堂口等待邮差的出现,但是始终没有收到自己的录取通知书,他不知道什么原因,去招生办查,去学校问,都没有找到原因,学校知道他考了好成绩,安慰他“好事多磨,最好的都在后面”。

    9月1日,所有的院校都开学了,截止到今天杨元道还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无疑是落榜了。

    如果是成绩不行落榜也就算了,但是元道的成绩是数一数二的,在填报志愿的大会上老师也说全校这么多优等生只有元道可以随意选择国内的院校,但是就这么一位优等生,却被命运开了一个玩笑。

    迄今为止,除了老村长,元道接触的都是大干部的,他报着必胜的信念找了政府,但是没有任何结果。

    他服了,服了这个社会,凭借自己的书生之气是不能办事,他在家里找了包烟,这次招办的干部告诉他关键是在上头。

    他一级一级的往上找政府,甚至违反外公的规定,抬出“吴文华”的招牌,但是人家不相信。

    问的多了,工作人员不耐烦了,香烟也不接了,直接回他:“招生的事情最终归教育部管,你家里有这么大干部,干脆问教育部得了。”

    他还是不敢这么冒失的去首都,他还有最后一招就是找三外公,他去找三外公了,但是军事演习没有结束,他一个孩子到哪去找人呢?但是这一招也不灵,真的,他实在没有办法,他相信工作人员说的是对的,自己是学生,教育上的事情只有教育部才能解决。

    元道想想也是,这就像做化学实验,没有关键的元素,加多少添加剂也没有用。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既然政府的干部都“劝”他去教育部,他在家里坐不住了,去教育部就去,谁怕谁?

    初生牛犊不怕虎,元道就在家里拿了钱,打点行装真的去首都找教育部。

    但是,到了教育部门口,他也紧张了。

    好大的衙门,门口有门卫,还是带枪的,旁边有警犬,元道硬着头皮,他敲开了门卫室,门卫室内有十几个门卫,他们统一着装,说话和蔼,看到人来,主动上前接待。

    元道说自己是来找部长的,门卫问他是谁让他来的,他说是政府工作人员。

    门卫让他出示介绍信,他也拿不出来。、

    门卫问他是否认识部长,他说认识。

    门卫问他怎么认识的,他说实在书本和报纸上认识的,所有门卫都大笑起来。

    最后,一个被喊作“班长”的门卫看在他确实是学生的份上,给他做了登记,告诉他回去听通知。

    元道问门卫又不知道自己住哪,怎么通知自己?

    门卫一想也是,这个不是基层政府来的同志有办事处可以住,就问他住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