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在苏北省,二大爷这五天度日如年,期盼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的老杨早日归来。

    和他一样期盼的是小眼睛,他的愿望不是看车,就是期望和大团结一述衷肠,以解“单相思”之苦。

    和他们俩保持同样心情的还有大辫子,她也希望与大团结再续前缘。她知道自己虽然把汽车的事情说漏了嘴,但是自己也遵守嘱托,保住了老杨的秘密,要知道,不要说杨庄,就是放眼整个大苏北省,知道老杨去了哪里,知道老杨采取什么交通方式去的,大辫子是第一人,也是唯一的一个。

    此时此刻,千里之外的江浙,杨威宛然已经进入了少爷的角色,每天把三外公当做跟班带,要不逛商场,要不买个鸟,要不盯住大街上的大姑娘小媳妇看。

    这其实不怪杨威,第一,繁华的杭城不是偏僻的小岛,小威看什么都稀罕,大姑娘小媳妇的服装也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至于什么丰*肥*,他还真的不识货。

    第二,他就想恶心一下几个外公,看他们对自己是不是真的爱,他知道优秀的自己谁都喜欢,要是外公几个能够包容自己的缺点,那就是真的爱。

    这几天下来,他真的好累,一个坏孩子难以充好,一个好孩子学坏,过不了自己的内心关。他已经不想再装了,于是郑重想外公检讨之后,三个外公啼笑皆非,他们压根不希望自己的第三代成为纨绔,他们或军、或政、或商,无论杨威做哪一行都比做一个纨绔有出息,今天他们看到杨威主动检讨,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杨威下午的任务就是陪爷爷逛街,一老一少也没有带跟班,就这样信马由缰的逛街,至于买什么,或者不买什么,那就随缘了。

    再说二大爷家,全家都认为二大爷是中了邪,特别是中了他大嫂的邪,要知道,他大嫂,也就是杨威的奶奶就是死在仓库里的。临死的时候,村长一家假惺惺的去望最后一眼,偏偏就看到了大嫂断气的一刹那,眼睛还没有合上,浑浊的眼珠瞪得老大,嘴巴也张得老大,吓得村长娘子掉头就跑回家,一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丧事结束,也没有敢迈进脚一步。

    村长娘子和两个儿子商量,一定要请个得道高僧给村长解化,不然每天一副傻样,估计再找支书送多大的礼也没用,村长的职务肯定要泡汤。

    老大知道请高僧解化就是找和尚念经,这是要花钱的,办水陆法会要花钱,钱要都花这上面,砌房子怎么办?他虽然没有明确反对,但是他懒懒的对老娘表达自己的意思:“妈,这个钱,都花以后了怎么办?”

    老二认为请和尚来,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而且有大鱼大肉吃,上次隔壁村请和尚,全村每家出一个去帮忙烧饭,就连自己这个外村的还跑过去蹭了两顿饭,要是自己家里也办一次,那自己以后和别人吹牛就不会没东西说了,想到这里,他说道:“妈,要办就大办一下,让我们家风光风光,不要学大伯家办丧事,就请了几个自家人,让村里人背后议论。”

    村长娘子看出老大小气,舍不得花钱,暗自琢磨自己能够拿出的有多少钱,没有听出老二是把这件事情和丧事在做比较,不然,肯定要拿扫帚把打人的。

    村长娘子想了半天,也没有理出个头绪,就打发儿子去请三叔婆,她吃斋念经几十年,算是半个出家人,有点内行,应该知道这件事情怎么操作,只是经她一手,少不得要多供应两顿斋饭。

    儿子出门两分钟,就跑了回来,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妈,外面来了两个道士,看他们穿的道袍,戴的道冠,一个拿拂尘,一个拿宝剑,好一副道骨仙风额。”

    村长娘子在儿子头上打了一下,说道:“傻儿子,今天怎么说的这么顺溜啊?”

    老二说道:“哥哥昨天晚上看我的《八仙过海》,上面就是这么写的。”

    一家三口出门,果然有两个道士站在院门外,正在朝院子里面探望。

    两个道士看到家里有人出来,年纪大点的道士说道:“无量佛,贫道稽首了。”

    村长娘子不理会两个儿子的评价,赶紧给道长回礼。

    道士也不客气,直接说道:“贫道夜观天象,发现此处有一道气柱直冲斗牛,当为陆地神仙出现之兆,只是近来气柱有散落之象,当明珠蒙尘,或为小人挡道,贫道一贯替天行道,特带座下大弟子前来查看。”

    村长娘子不知道什么叫气冲斗牛,也不知道什么叫明珠蒙尘,但是这两个道士看上去确实是一副道骨仙风,比县里剧团当家旦角演的道士好看了不知道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