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p>越接近过年,家家户户的年味越重,进入腊月二十三这天,家里更是热闹。</p>
<p>一大早,全家人都不敢耽误,早早起床,因为这一天最重要的是要祭灶神。</p>
<p>祭灶神这种事情,是不允许女生参与的,沈父带着沈谨谦兄弟几个去祭拜,沈母则是带着柳碧草和沈荷将家里里外外的打扫,也是俗称的“扫尘”。</p>
<p>特别是厨房的用具,尤为重要,柳碧草把煮饭的锅铲,盛饭的碗等等全部搬出厨房,在院子里仔仔细细的洗了个遍。</p>
<p>中午一家人简单的用了饭,开始着手准备过年的吃食。</p>
<p>柳博安和沈瑾信两人负责把养在木盆里的一盆小鱼清理干净,沈梅带着沈荷坐在院子里剪着窗花,沈谨谦在一边写对联。</p>
<p>“大哥的字写得真好看。”给沈谨谦研磨的沈谨言看到沈谨谦会写字很是羡慕。</p>
<p>“以后等谨言读了书,你的字肯定比你大哥的还要好看。”柳碧草把藕洗干净,沈母接过仔细的切着,每一片的厚薄都差不多。</p>
<p>因为今天做的吃食比较多,全家都忙着,为了宽敞,沈父之前就在院子的一角砌了个简易的厨房。</p>
<p>“大嫂,我会努力超过大哥的,还会考取功名。”小小的人有着远大理想和目标,对着全家人立志。</p>
<p>柳碧草见他小大人一样,放下手中的活,认真的看着他:“谨言,之前家里说的送你去读书,肯定就会送你去。但是你要知道,考取功名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想让你明事理。”</p>
<p>柳碧草不想让他对于考取功名这个事情从小就埋在心里,这样会使他以后活的很累。更多的是想让他明事理,之后的事情就顺其自然了。</p>
<p>“我知道了,大嫂。”沈谨言现在跟着沈谨谦学念书,从启蒙的《三字经》开始,每天读吃完晚饭后读两刻钟。</p>
<p>正当一家人各司其职其乐融融的忙着的时候,院门被拍响了,有人来了。</p>
<p>柳博安有了上次的教训之后,听到门响,身手敏捷的朝后退了两步,并对沈瑾信说:“快开门去。”</p>
<p>沈瑾信吃下自己作的哑巴亏,慢悠慢悠的去开门。</p>
<p>“你怎么来了?”看到来人沈瑾信老大不高兴,想要关上门,哪知道来人刚一见沈瑾信开门,就大声的喊道。</p>
<p>“亲家母,你在家吗?”说着就挤了进去,声音大,周围的邻居都听见了,少不了出来看热闹,沈瑾信“啪”的一声关上门,把邻居的目光拒之于门外。</p>
<p>沈家人看到来人,也是大吃一惊,当即反应就是去看沈谨谦,见沈谨谦还是一副淡淡的不在乎的样子,才安心下来。</p>
<p>“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沈母黑着一张脸,继续切着手中的藕。</p>
<p>“哟,这是在做耦合呢?”来人一点也不客气的走上前,用手在菜板拿起一片生藕放进嘴巴里。</p>
<p>“瞧你这话说的,一日夫妻百日恩,谨谦和阿绣没有做成夫妻,那也是好几年的未婚夫妻不是?”</p>
<p>这人一进门称呼沈母为亲家母,再看沈家人的表情,柳碧草便猜测这人是谁,现在听她的话,能够确定下来了,来的人是沈谨谦前面那个未婚妻的母亲。</p>
<p>没错,这人便是沈谨谦前未婚妻的母亲,刘氏。</p>
<p>刘氏当初看着沈家殷实,便想着把自己的大女儿嫁到沈家,来沈家的次数是一天比一天多,不是今天来问衣服怎么做,就是明天来问鞋子怎么做。</p>
<p>久而久之,沈氏便和刘氏熟起来,渐渐的刘氏也透露出想做亲家的意思,沈氏见阿绣文文静静的,与沈父商量之后便做主给沈谨谦定下了这门亲事。</p>
<p>后来沈谨谦去服役,回来之后,年龄不小了,两家把婚事提上了日程,哪知道沈母突然的病了,来势汹汹,花光了所有积蓄。</p>
<p>刘氏在沈母病重的当头,来沈家说是什么自家女儿还小,不想耽搁沈谨谦,想将婚事算了。</p>
<p>就这样两家人退了亲,之后娶了柳碧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