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王建思索良久,最后还是同意了周庠的举荐。

    “可堪为将者,也只有华洪了。”

    西川境内不乏悍将,可放眼望去,能出任主将者,威望与才干兼具,唯晋晖与华洪二人。

    这两人都与王建有着多年出生入死的交情,都对王建忠心不二,然而同时,也是王建最不放心的两人。

    这与私下里的情义无关,实在是这二人在军内的威望太高了,都有着一呼百应的本事。

    二人中,肯定是晋晖的资历威望更高、根基更深厚。

    如今西川军中,不管是亲军还是各州地方军队,都有不少将官出自晋晖部下,且晋晖为人豪爽、讲义气,在蔡州出来的老兄弟们中威望极高,甚至可代替王建直接发号施令。

    相对来说,华洪只能算后起之秀了,在忠武军改编忠武八都时才被归为王建部属,且只是个小校、分掌后勤的厩将。但华洪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后被王建一路提拔上来,尤其在此次攻占西川的过程中,华洪及所部威信都所向披靡,夺星宿寨,破七星亭……是共认的军内首功之人,并以此闯下了巨大的声望。

    两相对比,显然是放华洪出任主将领军,风险更低。

    再从军事才干上来说,晋晖也算得猛将了,但肯定无法与胆略、勇武、谋略俱是上乘的华洪相比。而此番与朝廷大军相抗,是决定西川存亡的关键战事,只许胜、不可败,也应当放更具才干的华洪去领军。

    所以,王建欲兵分两路,另一路的统兵主将,非华洪莫属。

    这大概也是周庠果断给出答案的原因。

    而王建一开始的迟疑,是因为他渐渐发现,华洪与寻常草莽武将不同,似乎志向不小,不得不防。

    晋晖就是典型的军中武将,豪爽,仗义,彪悍,外加一点武夫惯有的狡黠,同时贪财好色,凶狠嗜杀;华洪出身淮西军户世家,除军事才干卓越外,不贪财、不好色,所得赏赐均与部卒平分,且所经处秋毫无犯、严禁部卒扰民,还读书识字,与蜀地士人频繁来往……

    一个手握兵权的将领,不喜欢钱财美色,那他会喜欢什么……

    既已确定了主将人选,王建却依旧眉头不展,周庠自也是看出了端倪,试问道:“大帅是担心华洪有二心?”

    王建摇头否决了:“华洪兄弟不是忘恩负义之人。他初来我帐下时,只是个照看马料的小校,年岁不过二十,没有我,便不会有他今日。这一点,他不会忘的。”

    话虽如此说,可王建心头忧虑未除,浓眉依旧紧锁。

    周庠这时也记起来了,自王建入主西川后,广收义子,听说一月之间便多出六十多个儿子来。原军中悍将如魏弘夫、田师侃等人,纷纷更名为王宗弼、王宗侃之类,其余原蜀地将领或官员,更是纷纷效仿,竞相认父,如杨儒更名为王宗儒,李绾更名为王宗绾……其中,却始终没有出现华洪的名字。

    凭着华洪目前的权势和功绩,他若想拜王建为父,王建必定会同意。因而只有一种情况,便是华洪至今未提出认父。

    周庠本文人,他私心里并不赞同这种抛弃祖宗的做法,也并不认为将部属收为义子,便可保证他们永远忠心。

    但王建对收养义子一事如此上心,包括各地藩帅纷纷收部将为义子,自有他们的道理。

    收为义子,藩帅与部将之间,名义上就变成了父子关系,总是能更亲近些,增加些彼此间的信任,且部将若想造反,便得背上弑父的骂名,也算是增加了他们谋反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