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孙惟晟默默颔首,虽未明言,但内心里是支持康承业的论断的。

    多达五六万军卒,平日里分属各军各部,调度号令不同,能集中一地同时操练已实属不宜,还要他们能通行同一种操练方式,想想都不太可能。

    张濬、杜让能二人于兵事所知有限,不做任何评论……

    李晔却有不同意见。

    纵然康承业说的都是实情,在这个时代的通讯与沟通条件下,想要让五六万人通行同一种操练方式,同时做出同样的动作,费时费力且难以实现,但李晔仍是觉得,统一操练方法十分有必要。

    一来,各军各部操练不同,其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将领个人,这种方式太不可靠了。用后世的话说,这叫不科学。

    若遇着个治军有方的将领,倒也罢了,若是将领本人不擅长治军,那整支军队就全毁了。这个时代的军队战力不一,有骁勇之师,更不乏乌合之众,其主要的原因便在于此,一个人便决定了整支军队的归属,其余器械装备、军卒成分等因素都在其次。

    再则,李晔亲历过沙场,又以统帅的身位纵览全局,见过奇袭战、伏击战,也见过对垒战、攻城战……他深有体会,那些渲染个人武力改变战局的都只是嘴上说书,真正的古代战争,其实比拼的是军队上下的团队协作能力。

    而既是团队协作,团队内彼此间的默契度越高、一致性越高,自然就协作得越发顺畅,所谓同仇敌忾,此时也不只是一个口号,而能落实到行动上,获胜的几率自然大增。一支军队的战力,往往也由此而来。

    再加之李晔为制衡各军,保证最终兵权集于自己一人之手,导致各军各部互不隶属,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大规模作战,也有必要将他们捏合起来,上下一力……

    这番考量,李晔没必要一一解释出来,他只吩咐道:“虽有不易之处,但却甚有必要。”

    李晔这话说得极为肯定,没留下商量的余地,其实等于做出决断了。

    康承业等人早习惯了天子某些时刻的独断,也知道天子决断一下,争论无益,只得放弃原有意见,转而思索如何推行一致的操练方式。

    依旧是康承业率先道:“若要统一操练方法,首先得确定该方法,而后方可推行……”

    李晔补充道:“最好能形成文字。若能制成一本操练教程的典籍,当最好。”

    “圣上。”张濬这时插话道,“臣府上正存有《太白阴符》全十卷,里面所载兵法谋略、器械守备、阵图教兵等,俱十分详尽,且所论精辟,正可用于此次操练。”

    孙惟晟倒也罢了,康承业听闻后,两眼顿时发光,忙询问张浚此书由来。

    《太白阴符》为中唐时道士李筌所著兵书,传言乃天授,是李筌在嵩山上访仙时,一老妪授黄帝《阴符经》,只三百字,却博大精深,究天人之际,李筌得之后终日参悟,历时十数载,终著成《太白阴符》。

    李筌本人始终未能得志,后四处游访、不知所终,此书也随之遁世,故而见过的人很少,但凡是看过《太白阴符》一两残卷的人,无不将此书奉为天书,推崇备至,故而又增添了几分神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