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顾明听到赵刚这么说,想起还有这么件左右为难的事,顾明说道:“小赵科长看的很正确,我们厂被烧了一座生产大楼,那座大楼里的生产工人和行政人员都尽量的安排到其他岗位了,现在这些是饱和后实在安排不了的。”

    顾明停顿下,又说道:“在昨晚之前,我们已经把家在本地的人都劝回去了,尽管他们也想要参与大光化工的重建过程,剩下来的这一批都是家不在本地的外来务工者,他们的心思都是想帮助厂的建设出点力气,可是厂房和办公楼重建他们并不懂。”

    赵刚看着语气很委婉的顾明,笑着揭穿道:“顾总的意思就是他们不仅帮不上忙,还尽添乱就是了。”

    赵刚说出这句玩笑话,林树妙捂嘴轻轻的笑起来。顾明也有点讪讪,当着林树妙这位新老板面前顾明还是有点不敢太放肆,说话都带着弯,没想到给赵刚这小子直接戳穿了。

    不过林树妙也不是在意这种小事的领导,林树妙看着赵刚说道:“赵科长主动提起这个事,是不是有什么好办法?”

    通过接触,林树妙对于能想出设立“意外事故救治基金”主意的赵刚,还是很有期待的。

    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多听听别的言论也有助于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赵刚也没有客气,这也是劳动局的职责,赵刚本来就有一个注意,赵刚思路捋一捋说道:“林董太客气了,这本来就是我们的份内工作。我这个想法是,既然大光化工厂现在既然安排不了工人岗位,何不找找和其他工厂联合一下拟定个协议,由别的厂接收这50个工人,等大光化工重建完成,再把这些工人接回来。至于在别的厂工作这段时间薪水,就按照那个厂的工资水平来计算。”

    这个办法听起来不错,但实操起来有难度,主要难度集中在哪家工厂愿意接受这些人。

    顾明也考虑到这个问题,开口问道:“小赵科长,你这个方案的确能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但是关键哪家工厂愿意接受这些人呢,现在哪家厂都不是很缺人吧。”

    赵刚点点头说道:“顾总说的没错,现在滨江区的劳动力资源是不缺乏,不过这个方法还有后续,不过涉及到企业运营,不知道能不能讲。”

    林树妙摇摇头说道:“赵科长你太谦虚了,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强,有什么想法能提供给我们的请直说吧。”

    赵刚听了不再矫情,直接说道:“首先劳动局这边肯定会充当联络人,找到一家有能力可以接受这些工人的企业;其次,我建议大光化工和那个厂建立一个商业伙伴关系。当然大光化工是大企业,主要还是作为接受方购买他们的产品用来这件事的作为补偿,也算为他们厂拓展销售渠道。”

    林树妙听的非常认真,目光炯炯闪烁。

    顾明插口道:“赵科长你心中想为我们厂联络哪家企业呢?”

    赵刚沉稳的说道:“顾总应该知道香味美食品加工厂吧。”

    顾明听了说道:“那肯定的,宁团长在滨江区民间的知名度都要超过滨江区领导的,赵科长你的意思就是和宁团长的厂结成商业伙伴?”

    赵刚点点头说道:“宁团长是什么样的人我就不多叙述了,总之顾总你是本地人肯定知道的。如果他这次能扶危救急了,那么你们可以和他签订一个协议。在以后逢年过节中,你们厂可以买一批香味美食品厂的月饼啊、甜点啊这些东西作为福利发给你们厂的员工。你们厂人多,几次购买就能弥补宁团长工厂的损失,而且又能给工人发放福利增加集体荣誉感,顾总你觉得这是不是一件双赢的事。”

    赵刚这样一说,顾明就反应过来了,然后他又和林树妙解释宁海洋的相关情况和这个想法的操作意义。

    林树妙静静的听顾明解释,又仔细的琢磨一会,才抬起美丽的眼睛看着赵刚,非常认真的说道:“赵科长有没有兴趣来大光化工就职,我觉得赵科长的能力在政府里面有些浪费。”

    看样子赵刚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给林树妙和顾明很大的震撼,现在居然挖劳动局的墙角了。不过赵刚志不在企业,这和自己的能力是否发挥出来没多大关系。

    不过对于能这样说话的林树妙,赵刚也要予以感谢,以林树妙的身份能亲自招募赵刚,赵刚心中也有遇到伯乐的感觉。

    赵刚客气又真诚的说道:“感谢林董和顾总抬爱,不过在劳动局内也是可以为大光企业服务的。”

    林树妙心中非常可惜,因为几次接触下来,赵刚处理事情的态度、手腕、随机应变的能力都让林树妙很欣赏。可以肯定的是,赵刚如果去大光的工资肯定会比在劳动局高的多,而且说不定还会负责某一块主要事务,让能力得到完全发挥。

    不过赵刚志不在此,林树妙只能暗道可惜,赵刚解决问题的思路都是从正反两方出发,尽量做到面面俱到,“双赢、三赢”是赵刚经常提到的词汇。

    不过虽然赵刚拒绝了,林树妙也第一次拿出自己的名片交给赵刚,这是表达在这次火灾事件后,赵刚依然可以和林树妙交流的意思。(未完待续)

    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