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曾军也招呼马平等职能部门一把手也过去商量。不一会儿,这几位领导都协商好了,马平抬起头看了赵刚一眼,准备招呼他过去。

    不过赵刚一看见马平的视线落在自己的身上,没等马平开口叫唤,就主动走过去。

    这时,张茂林、沈宝山、陶文兵他们都不说话,而是由马平这个直属领导开口。马平脸色很严肃:“小赵,你刚才的表现很好,心里能够主动想到那些务工者家属,张区长刚才还夸奖你观察细致作风勇敢。”

    马平说到这儿,稍微停顿一下,赵刚明白这是要转折了,下面才是叫自己的真正目的。

    果然,马平都没给赵刚谦虚的机会,立马就说:“但现在的形式依然很严峻,虽然这几个工人意识到行为上的错误,但王万利还在他们控制之下,王万利虽然有错误,但也应该由刑法和劳动法管教,由公安局和监察大队惩罚。”

    赵刚边听边不住的点头,上级领导在上面慷慨激昂的讲话,下属表现自己认真听讲可以不住的点头,表示自己很认真的在听讲,这种小小的互动能增加上级领导和下属说话的欲望。

    马平讲完上面的话,就停了下来,下面有更高级身份的人发布命令了。

    这时,分管劳动和工商的副区长曾军接口道:“但那些工人的防范心理很重,他们根本不相信其他政府机关,唯独你刚才主动的关心工人家属的表现,他们对你有一定的容忍和信任。所以我们有个想法,想请你充当调解人,认真了解工人们的想法和需求,传达我们这边调解的意愿,尽量让这件事能够妥善的解决。”

    赵刚心里本就猜到这个想法,再看到张茂林、陶文兵、曾军和马平局长都颇为殷切的看着自己,除了沈宝山面无表情,赵刚心里权衡一下,表态道:“我愿意去试一试。”

    赵刚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而且在这么多领导前面,不可能把这种事说的很圆满。

    所有人都能理解赵刚的语气,而且对于赵刚再次肯冒着一定危险进去充当调解人的选择都很赞赏。只有沈宝山在旁边口气严厉的说道:“这件事影响很重大,你能做就做,如果不能做就不要逞强,我们另寻别的办法,不然万一引起事情的颠簸反复,可就不好解决了。”

    沈宝山这句话说的颇伤士气,而且语气严厉,甚至有点训斥的意思了。赵刚无缘无故被训斥心中不解,但面上却不能表示出来,只能躬身聆听。

    这件事如果在张茂林亲自坐镇的情况下,都没能很好的解决,那沈宝山的政治上收益可能最大。

    张茂林听了沈宝山的话,眉头皱在一起,看了一眼曾军,曾军接收到信息后,正要跳出来反驳,没想到陶文兵先出面打断了沈宝山的话:“现在的情况是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而且这些记者还在虎视眈眈,拖得越久越是让上级领导怀疑我们滨江区委区政府处理事件的能力。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小赵出面调解是最好的办法,所以不管行不行,我建议先让小赵试一试。”

    陶文兵是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滨江区内除了书记和区长,他可以谁的面子都不卖,沈宝山被陶文兵打断也不能说什么,而且陶文兵故意扣了一个大帽子下来,谁要是阻扰这件事解决,就是故意抹黑滨江区区委和区政府的能力,对于这个帽子,尤其在张茂林坐视旁边的情况下,沈宝山也不敢接受。

    曾军在旁边看了,也插口说道:“出现这种事让一个小同志充当调解人也很不应该。但刚才我和马局长也了解过小赵,虽然小赵年纪不大,但做事很有章法也很稳重。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英雄,年轻人我觉得就应该去尝试下,做错了也不打紧,还有我们这群老同志顶雷呢。”

    曾军说的颇为有趣,周围几个县府办的人员都陪着笑了起来。曾军话说到这份上,虽然赵刚的做法可能会得罪沈宝山。但如果不答应,赵刚得罪的人就更多了。

    所以对于赵刚来说,这是一道必选题。尤其听到曾军这个副区长鼓励中带着主动分担责的话,赵刚深吸一口气说道:“我愿意试一试,不过我刚才想到一个问题,想请示各位领导。”

    直到这时,一直让曾军代表自己出面的张茂林才温和的说道:“小赵你打算问什么呢?”(未完待续)

    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