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其实李遇还真的都不是,他只是向来不习惯与人有身体上的触碰,赵嘉宁这般突然亲密的动作,让他下意识地想要避开。

    不过话说回来,两人即便再熟也不能在大街上如此,让人看去了成什么样子。

    李遇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便见赵嘉宁拽住他的袖子将人往茶楼里拉。

    “行了行了,别在这里傻愣着了,这外面热的要把人给蒸熟了。”赵嘉宁不去计较他方才对她的躲避,她早就发现了,这人一天对自己一个态度,要是每次都紧追着不放,每天不知道要生多少闲气。

    “卑职还有公务在身。”李遇试图嘴上试图挣扎,脚步却还是随着她进了茶楼。

    “都在街上晃悠了半天了,还不能歇歇脚嘛,缺你一个这禁卫军照样该干啥干啥。”

    赵嘉宁不去理会他那没什么说服力的借口,将人一股脑地拉到席位上,吩咐小二给李遇重新上一壶凉茶。

    李遇将视线移至席上众人。今日里来的大多是来京都赶考的落榜文人,听闻京都里有个贵人要编写西域民俗录,重金聘请学识渊博者,都感叹这等机会难得,遂顶着这逼人的暑气赶了过来。

    如今的朝政实权实则大半掌握在世家手里,且不说这科举隔三差五就要被世族以各种理由延期推迟,即便是举办了,能中选的名额也是少之又少。

    可即便如此,每年依旧有大批的学子寒窗苦读数十载,头悬梁锥刺股也要靠读书拼一把前程。

    毕竟,一朝鲤鱼跃龙门后,靠着渊博的学识也能得到世家青睐,幸运者成为乘龙快婿,运气稍次者成为入幕之宾,也比在乡野间受到世家盘剥,动不动颗粒无收的强。

    当然,这其中也有清高耿介之人,一心要以诗书报国,只可惜生错了世道,滞留于京都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李遇环视了一圈席上心思各异的人,也被那群文人们从头到脚打量了个干净。

    他们只听闻今日的贵人要与他们讨论西北民俗,却不曾想要编书的居然是个花容月貌的贵族小姐。再看那小姐方才三言两语便打发走了那纵马的公子,料想这个小姐出身必定不俗,此番估计是编书解闷子,以打发夏日闺中的无趣。

    赵嘉宁顾及着身份,今日专门命飞雁在二楼架了一扇屏风将她与众士子隔开。

    只是方才下去寻李遇,这一起一座之间,还是令有心人窥见了容貌。

    其中有个士子看得眼都直了,这般沉鱼落雁的贵族小姐,又颇通诗书雅趣,若是能有幸成为她的夫婿,且不说下半生吃喝不愁,但是夜间读书时红袖添香,想想都是美事一桩。

    那士子正沉浸在自己的白日梦里不可自拔,便感觉一道警告的目光盯上了自己,抬眼去看时,只见一身禁军官服的李遇正冷冷地审视自己。

    该士子见状立马收回了流连在屏风上的目光,低头去看手里的书册。这茶楼里今日已经算的上阴凉了,可方才在那官员含着压迫的目光下,他竟硬生生地吓出了一身冷汗。

    “来日再来这茶楼,记得多带几个护卫,或是直接命人去告诉我一声。”

    李遇转至屏风后面,对着卷丛中的赵嘉宁不咸不淡地开口。

    “怎的?这里可是有什么不妥?”

    赵嘉宁从满桌的卷册里抬起头,警惕地环视了一圈周围的环境。自从上次在雍州府出了事,她还是挺小心自己的安危的。

    只是隔了一道屏风,李遇不便与赵嘉宁细说,只是又嘱咐了一句:“人心难测,小心些总归是好的。”

    赵嘉宁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索性放下手中的毛笔,对着面前人笑道:

    “方才让你进来喝个茶李大人都百般推辞,现在却说以后来这里都让通知你,怎么,李大人不怕耽误公务了?”

    李遇听她一口一个李大人喊得如此顺溜,心说公主改口倒真是及时。不去理会她话里的打趣,撩袍在她对面坐下,伸手去翻她桌上的书册。

    “茶楼也在我的负责范围内,守护京都百姓,确保公主平安,皆为李某的职责所系。”

    李遇此话说的一本正经、正义凌然,赵嘉宁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碰上他这种冠冕堂皇的回答,但听他说要负责她的安危,还是禁不住心里一暖,连忙拿起笔掩饰自己的羞涩。

    李遇坐一旁默不作声地看她整理了半个时辰卷宗,正想开口劝她歇一歇,便见流云急匆匆地进来。

    “公主,刘国公府上来人了,听闻公主今日在宫外,说正巧邀请公主去用晚宴。”

    赵嘉宁一听这话就头疼。自打她回京,刘府送到启华宫的帖子就没断过。就冲她梧桐县干的那事儿,用脚指头想都知道舅舅此番叫她过去干什么。

    原本她一直称病拒绝,想着哪日皇兄有空了一起去刘府,好给她挡一挡舅舅的威风,现在倒好,人都堵到茶楼门口了,这次是无论如何也推脱不掉了。

    看着自家公主那生无可恋的表情,流云试探着开口:“公主,可要奴婢派人去通知太子殿下?”

    “不必了,该来的总要来的,我那舅舅再生气,还能吃了我不成。”

    赵嘉宁认命般地起身,让人收拾收拾准备去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