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天起来,陈赞的脸还肿着,他给单位打了个电话,继续请假。谈伟看着陈赞的脸,欲言又止,陈赞对着他摇摇头,他识相地将话咽回去了。

    陈赞惦记谈天的耳朵,想陪他去医院检查一下,但是爸爸和谈伟都在,总不能带着他们去医院吧。正好虞彦打电话来救场,将陈昌隆接去玩,顺便把谈伟也带上了。

    他们一走,陈赞便拉着谈天去医院。谈天说:“不用了,好像也没什么大问题。”那一耳刮子挨得值,起码昨晚争取到陈赞爸爸的同意了。

    陈赞哪里肯就这么算了:“去看看,好放心。”拽着他去了医院,各种检查都做了一遍,好在没什么大问题,陈赞这才真的放了心。

    陈赞的脸消肿之后就回去上班了,谈天和谈伟陪着陈昌隆又玩了一遍北京的各著名景点,期间那份细致和小心,完全就是在讨好岳丈大人。

    好几次谈伟听见他们翁婿两个对话都有些怪异,想开口问,被谈天给唬弄回去了,想起陈赞说的,等他爸走了之后再问,便只好把好奇心压下,暂时不问。

    陈昌隆除了去各大景点游玩,还去参观了谈天的外贸公司,他看着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员工们坐在电脑后面忙碌着,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打电脑,井然有序,觉得异常欣慰,这么多人呢,都是给他儿子打工的。

    陈巧知道陈赞向爸爸出柜之后,每天都有一个电话打过来,催爸爸去上海玩,还让已经能说会道的女儿叫外公去玩。所以陈昌隆在谈伟开学和老虞的分店开张之后,就去上海看外孙女去了。

    送走爸爸,陈赞和谈天都松了口气,虽然爸爸不再反对他俩,但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总还是别扭的。

    十一国庆前一个周末,谈伟跑来了,他刚结束完军训,整个人都晒得跟一坨黑炭似的,只有眼白和牙齿是白的,看起来颇为滑稽。

    陈赞笑他:“小伟你怎么比你哥还黑啊,都赶上印度阿三了。”一直以来,谈家三兄弟都是谈天最黑,而这次谈伟形象大改,让陈赞意外不已。

    谈伟瞟了一眼谈天:“我虽然黑了,但我还是比他帅!”

    谈天翻了个白眼:“少往自己脸上贴金了,你要说你长得比我漂亮,我还认了,你说你长得比我帅,那是不可能地。”谈天是综合了父母的优点,浓眉大眼,轮廓分明,有一股英爽之气。谈伟则是更像妈妈多一些,大眼睛、长睫毛、尖下巴,多点阴柔之气。

    谈伟不高兴了:“什么漂亮,这就是帅!”

    谈天从口袋里掏出两张老人头:“瞧你黑成那样,给你二百大洋,买点美白霜擦擦去。”

    谈伟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起来:“你才擦美白霜呢,滚蛋!”

    陈赞在一旁哈哈大笑。

    谈伟凑到陈赞身边,伸出手来:“赞哥,支援点赞助费呗。”

    陈赞抬起眉毛:“你要去干嘛?”

    谈伟说:“我们宿舍的同学约好了十一去青岛看海。”

    陈赞点头:“行,去长点见识。”伸手摸钱包,拿出几张大钞来。

    谈天把钱抢过去,瞪着弟弟:“凭什么要给你赞助费,要去玩,自己挣去。”

    谈伟斜睨他:“我跟我嫂子关系好,他愿意赞助我有什么不行,是吧,嫂子?”

    陈赞一下子当机了,嘴巴半张着,看着谈伟,半天才说:“小、小伟,你、你叫我什么呢?”

    谈伟嘻嘻笑:“难道不是吗?”

    谈天也愣住了:“你怎么知道的?”

    谈伟从谈天手里把钱抢过去,抓起自己的背包,跑到门边回头说:“山人自有妙计!哥,干得不错,这个嫂子我很满意。多谢了啊,嫂子,这钱我先借去了,等我赚钱了还你们一次蜜月旅行!”说完拉开门,蹬蹬蹬地跑了。

    留下陈赞满脸通红地看着合上的门。

    谈天嘿嘿傻乐起来:“臭小子,鬼精鬼精的。算你识相!”

    陈昌隆藏了心事,回家之后看着对着电话里的儿子嘘寒问暖的老婆,心里总觉得有块大石压着,沉甸甸的。

    聊起在北京的见闻,除了说自家出色的儿子,陈昌隆也免不了夸一夸谈天的事业,他不说那公司是陈赞和谈天两个人的,只说是谈天的公司,有几十号人,一年能赚上千万。

    刘双双的惊讶和钦羡之情溢于言表:“坛子这么有出息啊,居然能赚那么多钱!那可是比咱们小赞还厉害呢。碧莲真有福气,终于熬出头来了!”

    陈昌隆不自在地咳了一声:“咱们儿子也不差啊,他在电视台上班,又和老虞的儿子合伙开网吧,一年也能赚个几十万呢。”

    “是倒也是,有这些钱也就够花了。不过比起坛子来,那还是差太多了。”刘双双叹息道,“坛子跟我们小赞关系那么好,小时候小赞还经常帮他,他没叫小赞一起开公司啊?”

    陈昌隆说:“小赞自己有工作呢。不过我听说坛子开公司的时候是找小赞借了点钱的,所以分了一点股份给小赞。”

    刘双双笑起来:“坛子还是个很不错的孩子嘛。”

    这边两个人也不忘慢慢渗透对方的妈妈,逢年过节,谈天都会给陈赞父母捎吃的喝的用的,都是从外国买回来的进口货。陈赞也不忘给于碧莲和谈天的小妹妹捎点从全国各地带回来的吃的用的玩的等新奇玩意儿。两人置办礼物都是一式两份,不厚此薄彼。

    刘双双夸谈天会做人,于碧莲夸陈赞懂事。这俩孩子感情多好啊,关系多铁啊,两位妈妈拉家常的时候,都感叹说自家儿子生错了性别,要是两家是一男一女,互相结为亲家,这不就完美了,可惜啊。

    陈昌隆在一旁听着,心说:就算是两个儿子,也能结亲家呢。

    谈天的外贸公司生意红火,可以以日进斗金来形容。在他们毕业的第三年,陈赞和谈天开始着手回家办工厂。对经济落后的内地来说,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所以当地政府对他们这种主动回家乡创业办厂的有志之士是热忱欢迎的,并且给予了不少政策上的优惠。

    陈赞还上着班,谈天只好一个人跑回去忙活,所幸还有家里的长辈们帮忙,不至于抓瞎。谈阳对办工厂有经验,也被谈天叫了回来当参谋。

    申请批文、选址、买地、建工厂、添置设备等等,把谈天忙得四脚朝天。最难的其实不是这些硬件设施,而是人才引进,虽然谈天自己也是学化工的,但毕竟只是学了点理论,实践经验相当缺乏,让他监管产品质量还成,但是具体怎么做,他还没那把刷子。

    谈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高薪从某日化集团挖了一个做高工的师兄来做技术总监,又在师兄的指点下,反聘了两位离休的老高工,又去学校招收了几个化工专业的毕业生,这个技术团队才勉强算是凑齐了。

    他们的目的是从茶籽粕中提取茶皂素、茶籽多糖和茶籽蛋白,用来制作肥皂、浴液、洗衣液、、洗发水、护肤油等产品。另外茶壳还可以研磨制成活性炭。

    在当地政府的倡导下,他们县现在的油茶种植面积多达数万亩,并且还在逐年增加,这几年油茶都开始挂果,有大量的茶籽粕、茶籽壳等茶油副产品,不愁没有原料。

    这一年谈天在老家的时间特别多,他顺带还将家里的老房子推倒了,修了一幢三层楼的小洋房,说是要为娶媳妇准备的。

    刘双双看着谈天像个小蜜蜂一样飞来飞去地忙活,那份羡慕就别提了,都是一起出去读书的,谈天不仅在外头开了大公司,还跑回家来开工厂,这也太有出息了,现在他都是县里的名人了。这不,连小洋房也修了起来。

    而且谈天对自己的态度,依然是那么热情,一点都没有生分,完全没有千万富翁的派头,真是个好孩子。

    陈赞给妈妈打电话的时候,从她的语气中听出了诸多艳羡,陈赞就说:“妈,你把咱家的房子也扒了,照谈天家房子的样子,也修个小别墅,三层楼的,就对着他家的院子盖。”

    刘双双有点不好意思:“这样好吗?”

    陈赞说:“没啥不好,我看挺好。他那房子花了多少钱?二十万?不多啊,咱家修房的钱都我出,还都找给他家盖房子的师傅帮忙盖。修好了过两年我带媳妇回来给您看。”哼哼,盖房子娶媳妇,谁不会啊。

    刘双双听到重要信息,立即双眼放光:“儿子,你找女朋友了?”

    陈赞模糊地说:“嗯,找对象了。”

    “真的啊?姑娘是哪儿的人?”刘双双连忙追问,天下父母都是同样的心理,养大了儿女,送他们上学,上完学就该盼着他们结婚了,结婚了又该盼着孙子出生。

    陈赞笑了一下:“是我们家那边的。”

    刘双双拍手:“好,还是我们这边的姑娘好,妈还担心你找个北方姑娘呢。”以后要是做了北方人的女婿,那差不多就等于做了上门女婿了,当妈的心里不是不疙瘩的,现在好了,不用担心了,“什么时候带回来给妈瞧瞧?”

    陈赞说:“现在还早呢,等稳定下来了,我就带他回来见你们。”这事要未雨绸缪,提前慢慢渗透才行,省得到时候要出柜了,一点征兆都没有。

    厂子开起来了,位置就在栖霞镇,因为这里有一个火车站,以后高速公路也会从附近经过,交通便利一些。他们的工厂跟普通的化工厂不一样,主打绿色无污染产品,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招收的工人也都是本地人,经过严格培训后上岗。

    开始两年,谈天和陈赞也没准备赚钱,先把产品做出来,品牌得慢慢推广。陈赞也舍得花本钱,自己策划了一个广告,不仅给产品做广告,也给他们家乡做广告。广告做出来,先在地方台播了,等以后赚钱了再到中央台去播。产品出来之后,市场反响非常不错。到了第二年,工厂就开始有利润了。

    谈天这两年做空中飞人,北京和老家两边跑,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陈赞看他人忙得瘦了一圈,心疼得很,咬咬牙,开始准备辞职了。虽然这边事业正处于上升期,但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

    和谈天商量了一下,谈天眨巴着眼睛:“其实我早就想把外贸公司交给姐夫了,家那边的事情刚开始,好多都需要赶紧落实下去,不在那边守着不行。但是你在北京,我舍不得你,累一点也值了。”

    陈赞心下感动不已,谈天知道自己喜欢电视台的工作,所以从不主动要求自己辞职,宁愿两地跑也不愿意委屈自己,得夫如此,夫复何求!“对不起坛子,这阵子辛苦你了。很快年底了,等我忙完这一段,我就辞职,我们一起回家去。”

    谈天将他抱在怀里,轻轻吻着他的下巴:“回去的话,就得跟你妈摊牌了。”

    陈赞笑起来:“昨天我打电话回家,我妈还在跟我说‘坛子这孩子太好了,那么大一个老板了,还来给我背饲料,一点架子都没有。这要是哪个姑娘嫁给他,真是有福气啊!’我妈现在对你印象好着呢,没准没我们想的那么难。”

    “哈哈,你妈不知道,我这个大老板,其实是给他儿子当二老板呢。你说我能对我丈母娘不好吗?”谈天笑眯眯的。

    陈赞顺势一扑,将谈天扑倒在沙发上,一口咬住他的喉结:“是婆婆,不是丈母娘。对了,你什么时候躺下来让我上呢?”

    谈天一僵:“呃,这个”

    陈赞眼露凶光:“别再跟我狡辩,我今天就要上你。”

    谈天装死:“我今天才刚回来,很累啊。改天吧,找个特殊的日子,等我们跟家里出柜了再来行不?”

    陈赞哼哼:“那行,最近都好好休息吧,不要碰我,我要积攒精力研习技术,等着上你。”

    谈天郁闷了:这么多年了,他怎么还惦记着反攻呢。

    到了年底,陈赞果真辞了职,台里领导得知他要走,劝留了许久,到底还是没能留下来。谈天也趁机将公司这边的事宜做了一些处理,公司的主要事宜都交给了王文俊。

    本来谈天和陈赞的想法是,公司股份由他们和王文俊对半分,但王文俊坚持只要三分之一。陈赞和谈天商量了一下,最终的方案是他和谈天每人占百分之三十,王文俊持股百分之四十,王文俊多出的那些股份算作管理股。

    工作处理好,二人又和北京的朋友们道别,虽然不是永久离开北京,以后再回来,恐怕也只是度假或者出差性质的了。

    几个老朋友聚在一起给他俩送别,都依依不舍,虞彦最真性情,喝得脸红脖子粗的,最后眼眶都湿了。

    陈赞安慰他:“虞哥,我们又不是不回来了。以后你们想体验世外桃源的生活,就来我们家,提前打电话给我,我和谈天去接你们。”

    虞彦抹了一把眼睛,调侃说:“你们俩小子,真会享受,年纪轻轻就开始归隐,过上农夫山泉有点田的日子了。”

    谈天笑:“等我们回去将有机种植搞起来了,你们吃的喝的都我们包了啊,纯天然无公害的,特供级别,保准吃得放心。”

    童尧说:“那成本得多高啊,从你们老家运到北京,路费都够买好多了。”

    陈赞笑:“这个就不用担心了,虞哥他家的商场每个月都要我们家供货呢,每年只要给你们发一车大米,就足够你们吃了。”

    谈天和陈赞这话看似开玩笑,但是当食品安全问题频频爆发出来的时候,大家才意识到安全无公害的食品多么难得。

    虞彦和钮茗海果真以后只吃陈赞家这边提供的大米,他们都恨不能连蔬菜都从他们这边运过去,无奈成本太高,只能每年休假的时候往这边跑,走的时候要搜刮好多吃的用的回去。当然,这都是后话。

    回家的时候,是自己开车回来的,几千公里路程,开了两三天才到家,路上辛苦自不必说。但车是回家来也用得着的,又是去年才买的suv,尤其适合家里这边的路况,就自己一路开回来了。

    跟着一起回来的还有谈伟,谈伟早就放了假,本来是可以早就回去的,但是陈赞想着以后自己可能不在北京了,一切东西都要托付谈伟打点一下。比如旧车子就留给谈伟开了,自己的房子谈伟要是想来住也可以,不想转着车带着老婆孩子回家去了,过年肯定是要回家过的,初二的时候再回来拜年。

    毛毛走了,家里显得清冷许多。刘双双在厨房里杀鸡宰鹅,洗菜切肉,砧板剁得咚咚响。

    陈赞看妈妈一个人忙活,便来帮忙,被刘双双摆手赶到一边:“去,看电视去,这都是油,弄脏你的手。”

    陈赞说:“没事,这些我都会做,在北京我都自己做饭的呢。”说着卷起袖子来帮忙。

    刘双双看着儿子,笑道:“你没和你女朋友住一起吧?”

    陈赞愣了一下:“没呢,我和坛子住一起。”

    刘双双放心了:“你千万别告诉你女朋友你会做饭菜啊。以后等结了婚,让你媳妇做。”每一个母亲都是偏着自己孩子的。

    陈赞哈哈笑:“好。”

    刘双双又问:“儿子,你什么时候带女朋友回来啊?”

    陈赞眨巴一下眼睛:“明年吧。”再有两天就明年了,今年是不能说了。

    刘双双高兴了:“妈就等着你早点结婚生孩子呢,我好有精力给你带小孩。”

    陈赞笑:“妈你哪来的时间啊,你的那些鸡鸭都顾不过来呢。”

    刘双双闻言笑了起来:“说得倒也是。这些年尽忙活这些去了,不过带孙子的时间是一定要挤出时间来的。”

    陈赞试探着说:“妈,要不我回来种油茶吧,你休息一下。”他辞职的事还没跟父母说呢,毕竟那么体面的工作,说辞了就辞了,老人家心里肯定一时接受不了。为了过好年,陈赞和谈天都决定将这些事压在过完年后再说。

    “说什么胡话呢,好好的电视台工作不做,回来给我种什么地,我和你爸都忙得过来,不用你帮忙。”

    陈赞笑了笑,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年三十晚上,陈赞家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老老少少,八/九口人,好不热闹。

    陈赞刚放下碗,谈天的短信来了:“出来吃烧烤放烟花。”

    陈赞换了双鞋子:“爷爷奶奶,爸妈,叔婶,我去坛子那边放烟花去了。敏敏和峰峰去不去搞烧烤?”

    刘双双和张明丽正准备烧火炒瓜子,虽然超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得卖,但是年三十晚上炒花生瓜子还是过年的保留节目,否则年味儿就不够足。刘双双说:“外头下雪了,多穿点。”

    “知道了。”

    两个堂弟妹也跟着一起出来了,他们俩也都是大姑娘大小伙子了,都在省城上大学,虽然年纪不小,但是玩兴不减当年。

    陈赞知道放烟花只是个借口,不然大过年的,找什么理由出去呢。

    谈天家的院门敞着,亮着大灯,灯光下,细碎的雪花飞舞旋转着,落到地上就化了,平添了几分年味儿。